确保盐城钢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需要从设计、材料、施工过程、验收检测及后期维护全流程严格把控。以下是关键措施和操作要点,结合盐城地区环境特点(如高湿度、盐雾腐蚀、台风等)提供针对性建议:
一、设计阶段:源头把控安全性
1. 荷载与环境适应性设计
荷载取值:
基本风压:盐城地区按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》(GB 50009)取 0.45kN/㎡,沿海区域(如东台、大丰)需提高至 0.55kN/㎡,考虑台风频发,局部构件按1.1~1.2倍风压验算。
腐蚀荷载:环境类别按《钢结构设计标准》(GB 50017)定为C 类(高湿度)或 D 类(盐雾环境),钢材腐蚀余量增加 2~3mm(如主构件厚度≥10mm 时,预留 2mm 腐蚀裕度)。
节点强化设计:
梁柱连接节点采用刚接节点(如全熔透焊接 + 高强度螺栓组合),避免铰接节点在台风荷载下产生过大位移。
沿海建筑的檩条、支撑等次要构件采用闭口截面(如矩形管),减少积灰积水导致的腐蚀(开口截面易藏污纳垢)。
2. 防腐与耐久性设计
材质选择:
室外构件优先采用热镀锌钢材(锌层厚度≥85μm)或耐候钢(如 Q355NH),室内干燥环境可采用 Q355B + 防腐涂层。
螺栓、连接板等小构件采用不锈钢(304/316)或达克罗涂层(耐盐雾≥1000小时),避免普通螺栓锈蚀后难以拆卸维护。
防腐体系:
沿海露天构件:采用 “热镀锌(85μm)+环氧云铁中间漆(80μm)+ 氟碳面漆(40μm)”,总厚度≥205μm,防腐周期可达 20 年以上。
室内构件:“环氧富锌底漆(60μm)+ 聚氨酯面漆(60μm)”,总厚度≥120μm,每 10 年检测补涂。
二、材料与加工:严控源头质量
1. 钢材与配件检验
质量证明文件:核查钢材出厂合格证、力学性能报告(屈服强度、抗拉强度、伸长率),进口钢材需提供报关单及第三方检测报告。
外观与尺寸复验:
钢材表面不得有裂纹、气泡、结疤等缺陷,厚度偏差≤±0.3mm(针对 8mm 以下钢板)。
钢管构件需抽查椭圆度(≤外径 1%)和直线度(≤L/1000,L 为构件长度)。
2. 加工制作控制
焊接工艺评定:
使用的钢材、焊接材料或工艺需进行焊接工艺评定(WPS),如Q355钢厚板焊接需预热至80~120℃,控制层间温度≤250℃,避免冷裂纹。
焊工需持有效资格证,焊接完成后进行外观检查,重要构件(如吊车梁、大跨度桁架)按20%比例进行超声波探伤(UT),II级合格。
螺栓连接质量:
高强度螺栓(如10.9级)安装前进行扭矩系数复验,偏差≤±10%;安装时采用初拧 + 终拧工艺,终拧扭矩需用专用扳手检查,抽检率10%且不少于10颗。
三、施工过程:强化现场管理
1. 基础与吊装控制
基础验收:
混凝土基础强度需达到设计值的80% 以上方可吊装,采用水准仪+经纬仪检测基础顶面标高(偏差≤±3mm)、纵横轴线偏差(≤5mm),地脚螺栓外露长度偏差≤±2mm。
盐城软土地基区域需注意基础沉降观测,若安装前沉降速率>2mm/天,需暂停施工并采取加固措施(如深层搅拌桩)。
吊装安全:
构件吊装前计算吊点位置,使用专用吊具(如带防滑垫的钢丝绳),严禁超载吊装(额定荷载≤80%)。
台风季节(6~9月)吊装时,需关注天气预报,风速>10.8m/s(6 级风)时停止作业,已吊装构件需及时连接固定(如临时支撑、缆风绳)。
2. 防腐与防火施工
表面处理:
焊接飞溅、焊渣需打磨干净,钢材表面采用喷砂除锈至Sa2.5级(近白级),粗糙度达到40~75μm,确保涂层附着力。
雨天、湿度>85%时禁止涂装,涂层施工间隔需符合涂料说明书要求(如环氧底漆表干前不得涂中间漆)。
防火涂层:
设计有防火要求的构件(如高层钢结构柱),需喷涂厚型防火涂料(厚度≥15mm),分遍施工,每遍厚度≤5mm,涂层粘结强度≥0.05MPa(现场拉拔试验检测)。
四、检测与验收:全项目量化验证
1. 施工过程检测
焊缝检测:
一级焊缝超声波探伤,二级焊缝20%抽检,检测标准按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(GB 50205),III级及以上缺陷需返修。
盐城地区建议对沿海建筑的外露焊缝每年进行目视检查,重点关注节点区是否有锈蚀、裂缝。
涂层厚度检测:
每10㎡构件随机检测3处,每处测3点,平均厚度≥设计值,厚度≥设计值85%(如设计200μm,小不得低于170μm)。
2. 整体验收要点
垂直度与变形观测:
钢柱垂直度偏差≤H/1000 且≤25mm(H为柱高),整体结构垂直度≤30mm;大跨度桁架起拱度偏差≤±L/500(L为跨度)。
完工后进行沉降观测,后续每3个月观测一次,直至沉降稳定(速率≤0.01mm/天)。
资料归档:
整理施工日志、材料检验报告、焊缝检测记录、螺栓扭矩检查记录等,形成完整的质量验收档案,作为后期维护依据。
五、环境应对:盐城地区专项措施
1. 抗台风设计强化
屋面檩条间距≤1.5m,采用双檩连接或增加隅撑,提高屋面抗风吸力性能(风吸力按负风压区取值)。
檐口、山墙等风荷载敏感部位,构件强度设计值提高10%,螺栓数量增加20%(如原设计4颗螺栓改为5颗)。
2. 防腐蚀加强管理
每年雨季前对易积水部位(如天沟、女儿墙根部)进行排水疏通,避免积水浸泡钢结构。
沿海项目每5年进行一次全面防腐翻新,采用高压水射流除锈(压力≥150MPa),清除旧涂层和锈蚀产物,重新涂装高性能防腐体系。
六、后期维护:建立长效机制
1. 定期检测制度
常规检查(每年1次):目视检查涂层破损、螺栓松动、构件变形,重点检查节点焊缝、支座连接部位。
深度检测(每5~10年):
采用 磁粉探伤(MT)检测焊缝表面裂纹,涂层测厚仪检测剩余厚度,若涂层破损面积>30%,需整体重涂。
对受力较大的构件(如桁架下弦杆)进行应力测试,使用应变仪测量实际应力,确保<设计值的80%。
2. 应急响应机制
遭遇台风、暴雨后,48小时内对建筑进行全面排查,重点检查屋面彩钢板固定、支撑系统连接,发现螺栓松动、构件位移需立即加固。
建立维护档案,记录每次检测、维修内容及材料使用情况,实现全寿命周期可追溯。
通过以上全流程管控,可确保钢结构建筑在盐城高湿、盐雾、台风等复杂环境下满足设计使用年限(50~100年),并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。对于重要公共建筑,建议引入BIM 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和运维管理,进一步提升质量可控性。